我人生中的兩個低潮,都緣於「不確定感」:高三對升學的不安、發片前對未來的茫然。
我高中讀台南女中,升學壓力很大,當時我對推甄結果不滿意,決定參加聯考,和班上少數要考聯考的同學一起拚。每天就是唸書、練琴、補習、模擬考,壓力大到覺得人生快過不下去。
我那時是很封閉的人,朋友就只有班上同學,黑暗心情也不跟爸媽說,總是裝沒事,整個人就是「沒勁」,只能一直告訴自己:「10年後回頭看,一定會覺得這沒什麼,所以我一定會撐過去的。」
那個階段撐過去了。沒想到,等待發片又是類似的煎熬,3年,遲遲等不到,有段時間一直拍戲,唱片的事根本都不能做,還要花很多時間和公司溝通定位。
親朋好友不明白,所以我最怕聽到「什麼時候發片?」這樣的問題,我總是沒好氣地回答:「大概200年後。」
我一度真的以為發不了、一度想放棄音樂,想著「算了,就一直接戲拍戲好了」,我很徬徨,即使一直創作,也不知道這些創作有什麼用,我絕望低落、什麼都不想做,甚至不想聽到「唱片」二字。
我表面上裝不在乎,公司就以為我不認真。我無力,只能在牆上寫「跑步、練歌、創作」;我難過,卻連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說,那只是多一個人煩惱不是嗎?直到某次,一直陪我等待的製作人深白色點出問題,我10秒就落淚。
這低潮,一直到發片才走出來,準確地說,是看到實體CD的成品後才走出來。我才確定了,不會再像兩年前出單曲「一個人看海」,以為要發片卻落空。
對「未知」這件事,真的讓我好糾結,但兩次低潮都教會我,無論如何也要撐過去。我告訴自己,不想浪費先前的努力,要挺著,所以,我考上我要的大學、也等到滿意的專輯「作對」。
【聯合報╱記者袁世佩整理】
留言列表